——2018年3月27日在朔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郝晓明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增长稳步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0.2亿元,同比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9.5亿元,同比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完成 523.5亿元,同比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2亿元,同比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1.7亿元,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2亿元,同比增长4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89元,同比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05元,增长7.2%。

(二)项目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切实抓好开复工建设。2017年5月前后,全市举行了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六县区、开发区、市直共举办开复工仪式8场,共开复工项目331个。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库。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开发区改革创新、能源革命排头兵、国企国资改革、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生态环保、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共谋划储备未来5年项目815个。积极争取上级投资。紧盯国家、省宏观经济政策及投资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回农林水、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教育文化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政法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69个。深入推广PPP模式。共面向社会公开发布PPP项目53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37个,公共服务类项目16个。

(三)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作物播种面积514万亩,粮食产量13.15亿公斤,增长3.54%,创历史新高。草牧业试点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养殖企业+新型种植经营主体”、“大牧场+大草场”、“牧繁农育”和“草业专业化种收储”四种草畜结合模式。畜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草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六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山阴县北周庄镇燕庄村被评为2017年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朔城区神头镇等5个村镇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四)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煤炭、火电两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40座,其中,现代化矿井6座;完成了火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蒙西至天津南和晋北到江苏南京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正式投运。新兴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加快发展光伏、风电新能源,全市运营的新能源电厂达43家,总装机规模380.21万千瓦,占到总装机规模的36.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接待国内旅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8.9%和26.9%。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效。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市关闭退出煤矿4座,退出产能1360万吨;年末房地产销售周期由上年的16个月缩短为13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减少0.2元;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4亿元,增长11.1%。

(六)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开发区改革有序推进。全市“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已全部完成。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应县和朔城区南邢家河村两个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六县区全部组建了医疗集团,县乡一体化改革实现全覆盖。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全市11个旅游景区(景点)全部完成“两权分离”,右玉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 “放管服效”改革不断深化。共取消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59项。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制定了《朔州市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了可承诺事项清单、准入条件及标准。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市全年进出口总值完成53704万元,其中出口完成27027万元,同比增长9.8%;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1+9”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七)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5.29%,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主体已完工,市智慧化数字城管系统硬件平台、指挥中心和市县一体化系统平台全部建设完成。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全年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辆210台,新增公交运营线路24公里。大力培育特色小城镇。突出“绿、净、美”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金沙滩镇和右卫镇申报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林绿化方面。全年完成营造林12.3万亩。生态治理修复方面。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的生态修复治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方面。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幅度、劣V类水体比例、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全部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力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九)社会民生事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完成平鲁区、山阴县、右玉县3个县区脱贫目标任务,退出贫困村148个,实现稳定脱贫24095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7.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86%,“三残”学生入学率达94.6%。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创业创新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992人,同比增长16%。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健全社会救助水平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低保标准超过扶贫标准。市场价格总体稳定。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1%,涨幅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安全稳定工作全面加强。

二、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变数,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发展质量、发展均衡的要求更高。从全省看,山西聚焦“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集中发力,打出了一整套转型综改组合拳,经济发展已经由“疲”转“兴”。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我市看,市委、市政府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发展战略上坚持生态优先,在产业选择上立足生态为基,突出质量第一、稳煤促新,研究提出了“2+7”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凝心聚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但全市长期积累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做好201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思路要求和“三大目标”定位,紧扣“两大任务”工作主题和“五条新路”主攻方向,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始终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更加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第一、稳煤促新,更加注重项目攻坚、人才支撑,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民生至上、创安维稳,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找准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新站位,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创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美好生活,奋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

三、2018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开展好“集中开工月”活动,确保续建项目4月份全部复工,新建项目4月份开工70%以上。加大项目引入力度,紧紧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积极引进优质产业类项目。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高产业转型项目投资比重。有效发挥开发区项目承载作用,确保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建5个10亿元以上产业转型项目,其他省级开发区新建2个5亿元以上产业转型项目。

(二)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建设6大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园,打造好32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园。紧紧围绕“推进养殖现代、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产出高效”这个工作重心,推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样板区建设。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鼓励县区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力争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不断完善农业抗灾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分散机制。

(三)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在统筹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好先行先试法宝,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增创竞争新优势。

(四)以转型发展为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扣市委“生态优先、稳煤促新、‘2+7’产业布局”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巩固提升煤电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端陶瓷、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草牧业和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七大产业的“2+7”产业格局。以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为契机,着力抓好总投资786亿元的139个产业转型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07亿元,确保转型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左右。

(五)以乡村振兴为依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加快长城文化主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长城公路沿线乡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5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当年启动15个,建成1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探索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打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大力开展造林绿化,重点抓好朔城区南山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平鲁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山阴县京津冀生态屏障工程、怀仁县环城绿化工程、应县南山生态治理工程、右玉县下柳沟荒山造林工程。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低碳城市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平鲁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七)以对外开放为突破,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线,以建设对外开放平台为主战场,以提升对外开放服务水平为主攻方向,深耕中煤平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着力打造制度高地、创新高地、环境高地。提升产业发展外向度,积极推进中煤平朔、中煤华昱等能源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构建内联外畅大通道,加快推进朔州民用机场、大原高铁朔州段建设,推进市区通往高铁站和机场的迎宾大道及站前广场工程,规划建设呼南高铁呼和浩特至朔州段。

(八)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继续巩固提升257个贫困村,确保年内4654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普惠制幼儿园建设力度,年内完成20所建设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好“免费送戏下乡千场文艺进农村”活动。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作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拓宽居民增收渠道,重点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九)以监测预警为手段,提高经济运行调控能力。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强国家、省级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动向的分析预测,及时研究有效的跟进措施。积极防范重大风险,抓好新时代财政、金融、审计等重点任务,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2018年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指导监督,积极听取人民政协意见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朔州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