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2008-2010年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内在要求。加快服务业发展,既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既是增加和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战略举措,也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把服务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历史演进的进程中,遵循其与工农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进行审视、分析和定位,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服务业的战略部署、《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研究和制定2008—2010年朔州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规划。要在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和超前性的同时,力求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使规划起到指导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第一章 概况与现状

 

一、朔州的概况

朔州是山西省新兴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工业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西北毗邻内蒙古高原,南接雁门关隘,全市辖两区四县(即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国土面积10716平方公里。总人口15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9万人,农村人口85.8万人,农村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56.2%。

朔州市有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423亿吨,占到全省总储量的六分之一。全市六个县区中就有五个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区,全国最大的平朔露天煤矿、华北地区最大的神头一、二电厂就座落在这里,被誉为“煤城电都”。除地下资源外,地面的水草和土地资源也十分突出。全市现有天然草场292万亩,人工草场89万亩,林草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27.5%,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朔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文物资源。这里历来是商贾纵横的商道和兵家驰骋的战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在这里书写了亮剑称雄的历史长卷。这里是汉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熔炉,面对外敌永不屈服的“忠义文化”与劝人向善的“和文化”有机统一,在广武长城古要塞、应县释迦塔得到了全面体现,使朔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之地。

以大型现代工业项目安太堡露天煤矿和神头电厂落户朔州为标志,朔州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中国发达地区几十年才走完的路程,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跨越。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万元,达到人均3000美元的水平;财政总收入实现80亿元,提前三年完成翻番目标,进度和增幅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79元,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4146.6元,增长22%。

二、服务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朔州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9.34亿元,与2005年相比,绝对额增加净增31亿元,增幅为46%,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主要行业增长强劲,旅游和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农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业得到蓬勃发展。

2.服务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交通运输方面,已建成铁路公路联运,网络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体系。截止到200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8431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1094公里,公路网密度7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货运总量8500万吨,货运周转量286300万吨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097公里,完成通达通畅工程70项500公里,100%建制村通上公路,92%的村通上了客运班车。在商贸流通方面,以煤炭、陶瓷及特色农畜产品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了一批辐射周边的大型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线电视光缆主干线全长30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60000户。数字化光缆网络已基本覆盖 6 县、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

3.农村服务业得到发展。加快了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的步伐,96%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起了文化科技活动室和农民健身场地,100%的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起卫生所、标准化小学、便民超市和农家连锁店。

4.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人口,而且承接了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需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4%。

当前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不足,总量偏小。2007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0.1%,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则差了一半,服务业发育不足成了制约全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短板”。

2.初级化的特征十分明显。服务业“散、小、乱、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现代管理和信息应用技术的水平普遍不高,产业初级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产业素质有待提高。

3.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引领服务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现代服务业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发育严重不足。

毋须讳言,朔州市服务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对于一个在工业化道路行进时间不长的地区来说,朔州服务业的现状符合经济规律。对此,不应该妄自菲薄。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 转型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3000美元阶段,服务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重要时刻,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这些都给出了一个明白无误的信号:朔州市服务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从朔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现代化能源基地的迅速崛起,生态畜牧基地的建设,以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到2010年,朔州人均GDP将到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007年的水平,如果服务业不能在3年内取得快速增长,必然会严重制约朔州经济社会的进步,影响到朔州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未来三年朔州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着力改善民生两大基本目标,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扩大开放、统筹战略全局,实施重点突破,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初步形成有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服务体系,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2008-2010年朔州市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

——速度和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与2007年相比,未来三年平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34%上升到42%左右。

——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机电维修业、商贸流通业成为朔州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

——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升,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第三章 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重点提升和发展机电维修业、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事业。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旅游文化业

朔州地处山西重要的旅游通道之上,但旅游的发展在山西却处于“谷地”之中。虽然与大同市、忻州市同处晋北大旅游组团,属于山西的“晋北佛教古建”旅游文化区,但与大同、五台山的佛教古建相比,在公众认知方面,明显不在同一水准。

1.旅游业的文化定位。旅游与文化相辅相成。旅游的发展必须有文化作为支撑,文化是旅游的魂,朔州旅游的发展应该发掘这个魂。朔州旅游在晋北发展的现状,表明“晋北佛教古建文化”并不能全面、准确概括朔州的旅游文化精髓,朔州旅游业必须提炼出区别于大同、忻州的旅游文化。

朔州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南侵的通道和农耕民族守土的战场,这里的军民在与鲜卑、匈奴、突厥、女真、蒙古、瓦剌的长期厮杀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忠义文化”,历来处于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通道的山西,“忠义文化”的代表人物,如朔州的尉迟恭、张辽以及杨家将等在海内外声名远播。

舶来的佛教在中国的长期传播,使其与孔孟的和为贵构成了中国的“和文化”。佛文化成为“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外两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和文化”在更大的范围、更长的历史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与行动。按照佛经释义,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佛陀的宫殿,释迦牟尼的塔”。而释迦牟尼两颗佛牙舍利的重大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里是世界佛教的圣地、全球佛教徒的“麦加”。其佛教地位远远高于作为释迦牟尼弟子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和文化”与“忠义文化”的统一:和平时期是“和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战争时期是“忠义文化”统领人们的思想行动。忠义、爱国,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不衰、不散的根本,爱国、强国是保持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主旋律。而在朔州,以内外长城、雁门关、广武城、金沙滩、两狼山、李陵碑、古汉墓、杀虎口等彰显的“忠义文化”,与应县释迦木塔、清凉寺、永宁寺、杀虎口商号等代表的“和文化”有机的、和谐的共处一地,在一个区域内将中华民族的“忠义文化”与“和文化”集大成,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中国绝无仅有。

朔州的旅游主体文化的定位是中华民族文化荟萃之地,由“边塞忠义文化”和“佛祖古建文化” 构成,“回归自然文化”和“现代商埠文化”是朔州主流旅游文化的补充。要以此制定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形象,规划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

2.特色旅游。根据朔州旅游文化的特点,发展四个特色旅游:

——“边塞忠义文化”旅游。以广武长城、紫金山、广武城、广武古汉墓群、雁门关为旅游核心,以阳方口内长城、金沙滩古战场、金沙滩和马邑古汉墓群、李陵牌等为补充旅游区域。游历黄土高原地貌的另类长城,体味诗词、古侠小说中神秘雁门关,凭吊守土将士英灵。将此景区打造成国内全面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投资1亿元,新建广武景区的石牌楼、古军事博物馆、世纪宝鼎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和金沙滩古战场、李陵碑、两狼山村实地场景建设,修整广武长城、新修登长城行车道、步行道,修复新、旧广武城部分城墙及城内设施,完成古汉墓围墙等相关设施的修建。

——“佛祖古建文化”旅游。以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龙首山重建佛宫寺及仿建释迦塔为组团,利用世界仅存四颗佛牙舍利有两颗存于释迦塔的佛教界重大发现、以及大规模重建后的龙首山佛宫寺吸引游客,通过瞻礼佛教圣物,宣扬“临应地而生善意,瞻佛牙而生善心”的佛家文化。投资1.5亿元,在塔北建设占地6.8万平方米的佛宫寺文物馆,建成塔北万亩生态旅游公园;投资25亿元,建设包括仿释迦塔、佛学院、孤儿院、敬老院、宾馆在内的龙首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建成与之相呼应的龙潭湖景区。

在朔州旅游整体规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上,应使上述两种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于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建佛塔、供佛牙,就是中华民族“友迎敌拒”文化的集大成,是朔州旅游文化的内核。

旅游本身是一种人生的体味,绝不仅限于思想文化的陶冶,结合朔州的地理、风情,开展“回归自然文化”和“兼收并蓄文化”的旅游活动。

——“回归自然文化”旅游。包括整个右玉县境内。利用苍头河流域生态湿地、小南山森林公园的塞外风情、杀虎口、宝宁寺人文资源、交通道路和汽车竞技设施等,开展休闲渡假、生态旅游、汽车体育竞技和滑雪、滑草旅游等,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需求,吸引北京、天津、太原的城市居民,特别是北京游人,使这里成为北京年青有车一族满足其驾车竞技心理需求的胜地。建设生态植物园、大型狩猎场、农家乐生态休闲景点,继续完善各景区的配套设施等。

——“现代商埠文化”旅游。朔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朔州安太堡露天煤矿是邓小平1979年2月访美时亲自引进的特大型企业,深圳是邓小平1979年4月圈定的对外开放特区。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由于邓小平与“红色资本家”哈默的介入推进,使这一项目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利用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露天煤矿开展工业旅游,在展示现代化采掘工业设施和工作场景的同时,向游人讲述这一巨型工业项目建设时的重大历史背景,即邓小平与列宁的朋友、帮助过苏联的哈默的交往,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领域与美国资本家合作,所表现出的对外开放方面的高瞻远瞩和深远意义。力争在2009年举办“1979-2009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 纪念活动,以纪念馆和邓小平雕塑揭幕为名,邀请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家属、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四个特区、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开放城市、最早开放的企业、海内外新闻媒体参加,并举行各类研讨会等纪念活动,进一步扩大朔州、尤其是旅游业的影响。

重点抓好十大景区保护开发。一是山阴广武边塞军事文化旅游区,总投资2.8亿元。市政府要牵头实施,市县两级共同开发,修建登长城公路,对新旧广武城、明长城、汉墓群、六郎城等文物景点进行修缮复原,新建兵营、兵器营、射箭耙场、休闲娱乐场,并进行大规模绿化。同时,申请发掘5—10座汉墓,建设汉墓博物馆。二是朔城区环城墙古城公园,总投资13亿元。以崇福寺为基点,以北齐城墙为依托,修复古城墙、明清古商铺作坊、四大街八大巷七十二小巷及城内重要古建筑,修建名人纪念馆,展示当地风俗民情,把整个旧城改造成一个旅游城。三是朔城区神头海湿地公园,总投资1亿元。围绕神头泉水域和三泉湾,打造“塞上西湖”,整修水域、开发陆地,新建水上乐园、渡假中心、汽车营地、生态养殖园。四是应县释迦文物馆及配套工程,总投资5850万元。建设释迦文物馆、辽代博物馆、民俗馆、塔北三千亩生态公园等景点,进一步扩大木塔景区规模,完善配套设施。五是龙首山文化园,总投资25亿元。年内完成释迦塔主体工程,到2010年竣工。六是右玉古城古堡保护开发,总投资15亿元。近期重点对右卫古城、杀虎口古文化城、威远堡等进行保护性开发。七是右玉生态旅游景区整体提升,总投资12.2亿元。建设和完善双夹山滑雪场及滑草场、汽车运动基地、狩猎场、苍头河湿地、中陵湖和南山公园等景区景点。八是怀仁金沙滩生态旅游区,总投资3.5亿元。建设天门阵、佛教大院、长廊等景点。九是怀仁清凉山生态旅游区,总投资1.5亿元。建设休闲观光景点、生态景观及配套设施。十是平鲁乌龙洞、北固山生态旅游区,总投资1.53亿元。建设休闲渡假、生态景观及配套设施。同时,要注重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设施建设,改善朔州旅游硬件环境。新建和改扩建文化基础设施,大力扶持地方文化作品创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型文化活动,继续办好广场文化艺术节,有重点地抓好一批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性演艺活动,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此外,注意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根据地区位置,朔城区和右玉县应该成为游人进入朔州旅游的目的地和中转站。

朔州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混居地区,长期的民族交融,使这一地区具有开放的心态,并产生出别具一格的民俗、饮食等。利用民俗旅游和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丰富旅游内容,展现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宽广胸怀。传承朔州大秧歌、应县耍孩儿、右玉道情、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现代物流业

朔州作为连结我国东(冀)、中(晋)、西部(蒙)的地区,也承担着货物转运、物流信息传递的重要功能,发挥物流枢纽的作用。但在山西物流格局中,太原、大同、侯马、运城、晋城被规划为物流中心,朔州仅是晋北商品集散的亚中心。

1.朔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功能定位。朔州作为山西省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每年煤炭及其相关产品的外运量都占到其产量的九成以上,是华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煤炭输出地之一。因此,朔州的物流建设应该为其支柱产业服务,建立区域配送型的物流枢纽中心,确保煤炭产成品运输的畅通无阻。同时,做好其山西北部物流商品区域分拨的功能,为周围地区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

2.朔州市物流枢纽城市的发展目标。朔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目标是:充分发挥朔州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强化物流组织和管理,大力促进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力争使朔州成为山西北部的物流中心,成为晋冀蒙三省六市物流中心,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供应链中的区域性枢纽和节点,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朔州市现代物流平台建设。发展物流业不仅需要公路、铁路、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需要信息系统来整合协调各种物流资源,因此,朔州市物流平台建设必须实行信息平台和实体物流平台配合发展。

——建设信息平台。朔州市物流信息平台应建立在山西省物流信息平台之上,并逐步成为晋北物流信息交流的中心。朔州市的物流信息平台应重点建设以下三大物流基础信息系统:一是物流业务公用信息系统,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为公众提供物流信息的查询、获取信息服务;二是物流业务交易中心,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交易的网上平台;三是物流数据公用平台,建设包括运输管理系统、车辆定位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在内的物流数据公用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各种物流数据服务。

——建设物流平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机场、铁路、道路与管道网络、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类;二是运输、装卸搬运、自动化作业、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设备类;三是术语、托盘、包装、车辆、集装设备、货架、商品编码、信息交换、仓库、作业等标准类。朔州物流平台应该重点建设:北同蒲铁路应县取直线、右玉至燕子山铁路、改扩建朔州火车站;建设荣城至乌海高速公路朔州段、大同至杀虎口、朔州环城、县县通高速公路;完成大运公路朔州段改造为一级公路、广武至阳方口一级公路连接线、虎山线出口公路改造、继续推进村村通公路工程,实现公路网络化和等级化。

——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对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器具及同一子系统内(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进行统一,从而更好地实现物畅其流。完善物流统一管理,集中配置资源,统一控制,以避免多重管理带来的效率降低和资源的重复配置,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大型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四大类物流中心建设。一是煤炭物流中心建设。整顿规范煤炭公路运输市场,组建一批煤炭公路运输龙头企业,整合煤炭铁路发运资源,适度规划新建一批煤炭物流中心,到2010年,使煤炭外销发运能力达2亿吨。重点项目有:在市区和6个县(区)共建立7个煤炭交易中心(大厅),总投资1.6亿元,形成为政府、煤矿、用户提供全天候、全空间、全过程服务的煤炭销售市场体系;建设怀仁西山煤炭集运中心一期、总投资5亿元,发运能力3000万吨;金海洋煤炭物流基地、总投资3000万元,发运能力1000万吨;鲁兴煤炭物流基地、总投资1.2亿元,发运能力1000万吨;整合现有煤炭市场,建设应县贺世工贸煤炭物流园区,总投资8000万元,发运能力1000万吨;右玉元堡煤炭物流基地,总投资6亿元,发运能力1000万吨等。二是机电设备材料类物流中心。重点项目有:太铁工贸开发区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朔州机电设备建材物流中心,总投资3.5亿元;山阴高档路面材料物流中心,总投资4000万元等。三是综合百货类物流中心。重点项目有:朔州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总投资5亿元;朔州晋冀蒙物流中心、总投资6亿元;怀仁陶瓷物流交易中心、总投资1.5亿元等。四是粮油食品类物流中心。整合盘活全市粮食收购储备体系,建设市、县(区)、乡(镇) 、村四级粮油配送体系,总投资1.8亿元;晋西北医药大市场,总投资2.6亿元等。

(三)现代机电维修业

朔州是全省煤电产能最大、货运物流最大、装备水平较高的地区。为煤炭、电力、运输等主导产业配套的机电维修业是亟待改造和提升的行业。发展以矿山机电设备、机动运输车辆、农用机械维修和配件供给为重点的机电维修业,在朔州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

规划建设机电维修服务城,并配套建设司乘、商务人员住宿、餐饮、娱乐设施以及废液、废物无害化收集处理设施,为用户提供维修、救助、贸易、租赁、保险、金融等多元化服务。通过政府引导、集聚经营,逐步取消、清理散、乱、差的街面配件和维修门面,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经营规范、覆盖全市的机电维修网络。同时,各县区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在城区和县城内建设2—4条服务专业、门类齐全的通讯、家电和办公设备配件供给和维修服务街,为广大城乡人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在市区和每座县城近郊,规划建设一座占地50-100亩的工矿配件维修城,建设一座占地100-300亩的汽车配件维修城。重点建设投资规模为5个亿的朔州市汽车维修急救中心,北京云海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建设的大型矿用卡车维修与培训中心,朔州市经济开发区投资2000万建设的矿山支援中心,筹建朔州市农机大市场、朔州市煤机大市场等一批项目。

(四)信息服务业

信息产业的兴起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随着信息产业的产品渗透到现代社会的一切方面,要求信息服务业迅速跟进,覆盖所有领域。

1.以煤矿三大系统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IT服务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在山西全面展开,作为试点技术保障的瓦斯监测系统、井下人员监视系统、产量监控系统的建设,已经全线展开。三大系统的建设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的足额收取,其运行一刻不能停止,要求有迅捷的、高质量的技术保障。鉴于中小煤矿员工的素质较低,难以承担保障三大系统安全运行的工作,必须有IT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朔州144座地方煤矿三大系统的建设及稳定运行,为IT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以煤矿三大系统建设为契机,初步构建起围绕各个信息平台服务的IT服务业,吸引蓝色快车、阳光雨露等跨品牌、综合性的著名IT专业服务企业在朔州设立服务机构,建立起覆盖煤矿、物流、旅游、环保、远程教育和医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治安等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层面的IT服务网络,保证现代服务业的正常运转。

2.以广播电视综合传输网双向改造和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为契机,拓宽广电服务领域。目前,朔州市广播电视综合传输网的双向改造已经完成并投入运行,多功能、大容量的网络特点使广播电视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政府专网及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数据业务的开展将成为广电业新的服务点。特别是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平移中,有线电视网络的带宽将大大增加,居民在家中可同时享受视频点播、时移电视、交互游戏、电视购物、宽带上网等服务,并由此带来诸多增值服务,为信息业的发展赋予时代意义。

3.以电信3G升级改造为契机,扩大电信服务领域。中国将在2008年提供3G服务。今年,可能成为是3G发展的发展期。目前,3G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中国标准TD-SCDMA在技术上完全满足3G商用需求。3G在中国的推广已经不受标准的制约,关键是3G的增值服务。随着3G推广、普及,增值服务必然不断扩大和深入,并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应从已为人们接受的增值服务做起,如小额付费终端工具的电子钱包、手机购买各类票的移动票务、随时收看的移动电视、发展迅猛的手机游戏、精准确定使用者位置的定位服务、随时出现的手机广告、网络凭证的电子回执、实现用户与企业互动的移动网址等。

(五)科技服务业

1.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农技服务。然而,我国农村科技服务正处在旧的体制向新的体制转轨阶段,尚存在着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农村科技推广进展;农技服务机构设置单一,不能满足农村技术的需求;服务方式滞后,无力应对服务需求的动态化等问题。各地针对以上问题而展开的探索,创造出了陕西“专家大院”、福建“科技特派员”、湖南农村科技合作社和海南的农业科技“110”等多种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到2010年,朔州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着力点是建立起农业科技服务快速反应体系,即推广集农村科技推广、培训、服务和科普新型服务于一体的农技“110”。农技“110”与其它几种现代农技服务业形式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广泛而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服务能够动员不同技术层面的、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参与,为农民提供及时的、精准的服务,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纵向的信息网络,运用现代信息系统和技术,建立整个区域的远程视频系统,举办专家远程技术培训、咨询、指导和远程诊断;通过分布于乡镇的农业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做到统一选址、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电话、统一指挥协调,实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此,要打破传统的农技服务机构分立、隔绝的局面,整合机构,调整人员配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现代农技服务迈进。

2.突出重点,围绕潜力巨大的项目开展科研开发。重点就是研究粉煤灰提取白炭黑和氧化铝及其工业化生产。朔州境内有近160家煤电企业,其中,燃煤电厂8家,每年排放废弃物粉煤灰约300多万吨,采煤还要排出大量矸石。为了利用煤矸石,又新批7个综合利用电厂,在减少矸石污染的同时将加大粉煤灰的污染。为此应运而生的平朔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与东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展技术合作,以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突破口,进行煤炭伴生资源和煤电废弃物加工、转化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有关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和中试,特别是开展了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深入研究。研发出粉煤灰提取产品6个,取得3项国内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已经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争取将平朔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列为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围绕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快科技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在煤炭转化、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等领域有所突破。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重点扶持和建设10个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

(六)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是朔州未来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要以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需求,改善供给,规范交易为重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增加供给、合理消费”的原则,调整结构,为此,应推广应县旧城改造的经验,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房地产开发商,加快全市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优先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确保城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从源头上保持住房供需平衡;建立廉租住房稳定的筹措机制,通过收购、新建、配建等方式,多渠道供给廉租房;坚持90/70原则,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单套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70-90平方米以内,通过集中建设和在普通商品房项目中配建方式,加快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和建设。

着力抓好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积极支持距市区较远的工矿企业、工业园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围绕移民开发、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确保住有所居、住有所暖,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住房条件。

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四新”成果应用、节能环保、配套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进一步完善住房与配套设施同步交用制度,做好各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住品质,满足居民在通讯传媒、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身娱乐、购物消费、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需要。

到2010年,三年新增住房面积210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10.5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占住房建设总量的5%;经济适用住房21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65.9平方米,占住房建设总量的10%。中低价位小套型商品住房106.5万平方米,占住房建设总量的50.7%。其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为75.5万方米,占中低价位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总面积的70.9%;其他商品房建筑规模为63万平方米,占住房建设总量的30%。六县区要按照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的要求,全部完成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实现“户型不大功能全、造价不高品质优、占地不多环境美”的目标。届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

(七)中介服务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和朔州发展需要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职业、科技等市场交易中介,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社会经济等信息咨询,公证、会计、审计及税务等法律财务服务,专业性团体、行业性团体等自律性行业组织以及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监理等市场监督鉴证服务。重点发展工程咨询、资产评估、律师、会计、审计、质量认证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支持创建一批服务质量高,服务信誉好,形成规模效应的知名机构、品牌单位和在业界有影响的领军人物。

二、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

(一)商贸流通业

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经贸是朔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应站在大经贸、促进大发展的高度,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到201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

加快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学习和借鉴广东佛山、浙江义乌等发达地区市场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传统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重点支持朔州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怀仁路庄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怀仁怡渊蔬菜批发市场、应县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怀仁陶瓷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型专业或综合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全国联网、具有较强集散力和竞争力的批发市场体系。

发展专业经营,健全服务网络。要以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支持苏宁电器、华宇物流、肯德基、申通快递等大型连锁机构来朔州发展。2008年至少引进2-3个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入驻朔州。鼓励本地企业向市外和其他区域开拓发展。

打造各具特色的商贸集聚区。朔城区要调整现有商业布局,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中心。怀仁县要积极推进商贸集聚区建设,形成以开元大厦、天丰商厦、万人大厦、宏亮商行、天宇购物世界为主的商贸中心。应县要建设以应百购物为龙头的购物一条街,以工艺品商店为主的旅游纪念品一条街,打造具有浓郁应县风情的特色店、特色街。其他县区也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商贸集聚区。

重点建设的项目有:投资2个亿新建陶瓷批发大市场、投资4.8个亿扩建肉食品储运批发项目、投资6亿元新建新发综合贸易中心、新建山西利源综合批发市场、建设100个便民超市、11个配送中心的供销社会新网工程等37个建设项目。

(二)酒店餐饮业

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积极推进酒店餐饮业向多层次、特色化、新型业态的方向发展。

要着力提高酒店质量,增加星级酒店数量。以满足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品味和形象。吸收和弘扬中国优秀的餐饮文化,采用连锁经营、联盟发展等各种方式,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中低档经济型饭店。要加快快餐业、特别是中式快餐连锁店的发展,抓好放心早餐工程。

政府及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对餐饮业的服务和监管,在严格行政执法的同时,加强餐饮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检自律的能力。要加强餐饮食品安全标准的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提高卫生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控制餐饮价格,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重点抓好每县区一座星级宾馆和市区两座五星级宾馆的建设,积极推进国益、圣厚源、亿隆大酒店完成四星级评审,平鲁宾馆、怀仁国益宾馆、右玉五林苑、朔城区贵宾楼、中苑宾馆等要按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改造。重点推进的新建项目有:中建东方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5705万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朔州五星级宾馆,金海洋公司总投资3.5亿建设的朔州宾馆,投资1.65亿元建设新国益五星级大酒店,总投资5个亿建设的应县宾馆及购物休闲广场等。

(三)社区服务业

努力完善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业,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在朔城区和各县城建立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促进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加强保安服务工作;新建居住区要按住宅面积的一定比例,设置以经营粮油、副食品、小百货等生活日用品为主的综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综合便民商业服务点;合理布局网点,完善服务功能,重点发展早餐店、大众浴池、社区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站等便民网点;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尊老服务,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建设相适应,管理规范优良、社会互助经常、群众参与踊跃、服务手段先进、覆盖范围广泛和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业网络;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80%以上;建立10所设施比较完善的养老院及7所残疾人康复中心。

重点建设朔城区、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朔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建设福利院;朔州市、朔城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怀仁县老年康乐中心;朔州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朔州市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体系项目。

三、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要按照需求导向和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建立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五大农村服务体系。

(一)培育农村信息服务业,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农业信息、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三大信息化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性,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建设朔州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业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快建设金农工程建设,对4个农业部定点的批发市场进行信息化改造;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质量检验检测网络。

到2010年,信息网络覆盖全市6县(区)和所有的乡镇,组建500人的农民信息员队伍,解决信息到农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农技推广网计算机操作平台50个,实现网上技术服务和推广;建成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对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量流向、商品质量状况、交易过程、资金结算、商户动态、信息收集发布等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建设市、县区各级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面积达到60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达到180万亩,种植业无公害产品认证达到50个。与此同时,实施农村网络文化站工程、信息化人才工程、村通电话工程和三网合一工程等信息化工程。

(二)切实发展农村科技业,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构建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农村科技网络,实施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乡、村的“六个一”工程;优化农业技术资源,整合农技推广机构;加强防疫、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畜牧产品检疫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严密的防疫网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市和六个县区的种子公司为主建立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供种中心;健全农机服务网络,根据农机集中程度设立农机服务中心站;成立农机研究机构,研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机具机型;推进各类农村服务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鼓励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民经纪人和科技示范户的发展。积极筹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朔州分院。

重点抓好怀仁县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和农业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工程、建设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和农技推广、电算化、农业科研示范培训基地;将全市的73个乡镇农技站整合为13个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加强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山西辈辈龙蔬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蔬菜食品饮料产业化项目、山西中大科技有限公司的亚麻籽项目、山西怀仁品升食品有限公司脱水蔬菜建设项目、山西怀仁兴龙蔬菜脱水项目、朔州市旺发养殖有限公司的苜蓿颗粒饲料项目、山西宏田绿园商贸有限公司的蔬菜项目、山西雁门乳业有限公司的乳制品项目和山西鑫邦燕麦食品有限公司的燕麦项目等;建设朔城区畜牧服务中心和监测农田700万亩的病虫害监测、防治、检测工程;建设怀仁县南小宅50万只育肥羊屠宰加工项目;新建100个奶牛良种服务点,完善市、县(区)两级兽医防疫实验室和已有的35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的建设,新建50个畜牧兽医分站,新建完整的疫苗保存冷链系统;重点抓好3800个青贮窖建设项目、建设5000平方米的畜产品质量检测工程、10000平方米的畜情防疫培训建设工程和12000平方米的种畜繁育改造工程;建设年生产各类种子910万公斤,田间检测10万亩的种子繁育试验质检工程;建设占地200亩的朔州市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及牧草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农机示范园区,重点推广玉米机械收获、土豆机械播种和收获、设施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甜菜机械收获、小杂粮联合收获和秸秆牧草综合加工利用等生产急需、成熟适用、群众容易接受的农机技术。

(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扩大支农范围,增加信贷投放。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着力抓好增资扩股和清收不良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农联社组建银行类机构。发挥好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村融资主力军的作用。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鼓励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在怀仁县组建乡镇商业银行的步伐;参照平遥模式建立朔州市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和救助机制。推进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四)加快农村商贸市场建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完善供销社系统的新农村网络工程建设,发展农村便民店,积极构建农村便民店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支持“超市下乡”工程,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设中小型超市,同时支持连锁超市和大型零售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或与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盟;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农村粮食流通体系网络建设,进一步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建设集农资、副食、日用消费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形成覆盖全市1/3左右行政村和乡镇的流通网络。在右玉县右卫镇的土豆中心产区新建一个功能齐全的专业批发市场;在怀仁县的蔬菜主产区建立“四个瓜果蔬菜批发大市场”;集中扶持目前已具有全国性或省内影响较大的应县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朔城区新世纪市场以及贾庄蔬菜批发市场、山阴县岱岳蔬菜市场、后所萝卜市场、应县金城瓜菜市场、下马峪蔬菜市场、杏寨蔬菜市场、怀仁怡源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尚希庄蔬菜批发市场、南小寨肥羔羊市场、右玉杂粮市场、平鲁小杂粮市场13个市场的升级改造。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实施新农村村道、街路改扩建工程,改善现有村通水泥(油)路公路状况,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整体的网络化、等级化。实现市到县区、县区到乡村两小时通达;全面构建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参照应县模式,协调解决网络供应商和广播电视部门的利益关系,增加IP电话服务功能,降低农民的网络使用成本。对远离城镇的规模以上企业和工业园区,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纳入农村有线电视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实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和清洁能源建设,重点通过发展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和对现有供水工程的改造,提高供水能力,改善用水条件。

到201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全面完成“通达”工程;完成全市73个乡(镇)政府、街道办所在地和新农村示范点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实现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其中重点建设应县50个村通有线电视、怀仁100个村通有线电视和山阴10个乡镇、37个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农村人口70%以上,村镇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以沼气为重点,加快农村新型能源开发,大力普及太阳灶,户用沼气池、大型沼气池、秸秆气化、生物质能炉、吊炕示范工程。

四、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业

(一)现代教育服务业

1.巩固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继续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推广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适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建设优质高中;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完成朔州市城域网建设。继续实施和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重点完成朔州教育信息化城域网建设,2008年开始规划、论证、出台方案,进行一期工程建设;2009年全部完成。完成朔城区七中续建工程、朔城区一中新校园建设项目、平鲁区高级中学、怀仁县云东校区综合科技楼、怀仁县第十一中学高中部建设项目、新建怀仁三中。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为目标,切实发展实施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学校建设,特别注重实训场所和实习设备的购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筹建规模较大、专业设置门类较全的朔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市级办好两所专业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县区建设综合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各1所。继续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落实绿色证书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探索发展适合朔州经济发展情况和满足农村、农民需求的办学形式,开办多种形式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教工队伍以技术精湛的老工人为主,以培养初级技术熟练工为目标,注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大量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采取开拓校企结合、订单培养的新途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重点建设投资9370万元的朔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配套投资1200万元怀仁高级职业学校实训学习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建筑面积69500平方米的怀仁县大地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学校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的怀仁巨子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学校朔州市聋哑学校综合区建设项目和朔州市劳动技工学校。

3.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实现高校建设高标准起步。支持朔州电大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软硬件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一流开放大学。

(二)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业

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和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

1.继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朔州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基本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推进社会化管理。逐步实施公务员和按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村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农民自愿参保,乡镇企业农户职工纳入农村养老参保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32万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健全费用分担机制,完善职工大额医疗费用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进城务工农民工按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推动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失业保险。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扩大覆盖面。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完善工伤和生育保险,稳步扩大覆盖面。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难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继续推广65岁以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补贴制度。2008年,推广到除应县之外的三县两区,到2009年,覆盖率达到100%。发展农村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五保”供养制度,保障低收入农民基本生活。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围。

2.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和服务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新建和改建居民小区时,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机构要承担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直报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推进双向转诊。

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大市县两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建立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跨上新台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完善以县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建立市县两级政府救助基金,对患大病村民,给予合作医疗保障以外的特殊补助,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提高贫困农民的受益水平。

远程医疗建设。为解决目前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严重失衡的问题,应探索发展远程医疗,达到医疗资源城乡共享。借鉴福建省远程医疗的成功经验:以省远程医疗中心平台为核心形成放射状网络构架,连接设区市二级分中心医院及县级综合性医院,扩大远程医疗网点;按照初期覆盖市、县级医疗机构,之后逐步推广至乡镇医院、卫生院及各类私营医院的顺序分歩实施;加强远程医疗网络管理,着力于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信息共享的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举办管理员培训班和区域性远程医疗研讨会。

到2010年,在全市基本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成29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病统筹覆盖农村居民90%以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重点是朔城区建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0个村卫生室;平鲁区建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个村卫生室;怀仁县搬迁县医院,新建2个中心卫生院,建设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2个村卫生室;右玉县100个村卫生室;应县340个村卫生室;山阴县228个村卫生室。改善和提高6县区中医院;朔州市、朔城区、右玉县、怀仁县妇幼保健院;右玉县、朔州市计生指导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水平。

3.巩固发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的能力。继续加强预防保健工作。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收费服务和药品购销秩序,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重点完成市传染病救治中心、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和提高7个县级综合医院和6个县中医院、市中医精神病院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水平。

(三)市政公用事业

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服务体系,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

1.加强公交系统的建设力度。调整线网布局结构,发展城市近郊公交系统,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以拉开城市框架,实现“环线贯通”为目标,积极推进建设大运路市区段改造以及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重点抓好五项工程:西环路完工,外环成形;开发路南延工程完工,与南环路相接;大运路市区段拓宽改造完工,与南环路和大运路市区北段(北环)相接;开工建设民福街西延工程,与西环路相接;开工建设顺义路、友谊街和露北街,在振华街以北形成纵横交错的合理的路网结构。

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继续普及和完善市、县排水系统,加强水厂、水管网建设,保障供水能力;扩大天然气使用范围、建设县城天然气输送管网,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继续发展集中供热,整合供热资源,建设以热电联产为主、大型区域锅炉为辅的集中供热工程,积极推进朔州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的建设;根据市、县水环境特点,有计划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以及县城污水处理厂;科学分类收集垃圾,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垃圾处理,建设市区以及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到2010年,供热普及率达到80%,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朔州中煤集团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供热负荷94MW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怀仁天然气20000户建设工程、怀仁热源厂建设项目供热面积达480万平方米,开发区供热一次管网工程、东西区换热公司项目,市供热公司的大运路西供热项目;朔州市建设局回供水3.2万吨/日的污水再生水回用工程,怀仁县污水处理2.5万吨/日中水回用工程,山阴县污水处理;朔州市垃圾处理厂,建设局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怀仁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3.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净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公共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配置,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素质,转变以往重经济投资轻文化投资的观念,满足居民随着收入提高而增加的文化娱乐需求。

继续推进重点工程的建设。即: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大楼、行政中心、体育馆、艺术中心、火车站、海关商务大楼和大运路市区段改造、民福西街立交桥、神电运煤通道、七里河治理工程、开发路南延、南门保护维修及东门恢复、城墙公园项目、城区南大街改造、怀仁县云州东街拆迁改造工程、怀仁县同煤集团棚户区建设项目、平鲁区城墙风光带景观工程、广播影视大楼等工程。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体育项目: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体育场所工程;平鲁区博物馆工程,怀仁县、山阴县、平鲁区文化馆工程,平鲁区碑林馆、科技馆,朔城区少年科技馆工程,朔州市、平鲁区、右玉县、怀仁图书馆工程等。

4.再生资源回收业。建立统一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是城市静脉产业发展的基础,对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回收产业的系统规划、布局和准入制度,规范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回收,集中储存,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建立废旧物可循环名录,赋予企业回收废旧物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废旧物处理报告制度。各级政府要对企业的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等全过程予以监督管理和指导。积极扶持现有回收企业规模壮大,并在中心城市和每个县(区)各规划建设一个对再生资源回收分拣、简单分类加工、配置资源流向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在大型工矿区、城市社区设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在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庄设立回收点。在回收站点与集散中心之间,合理布局建设规模化回收中转站,将回收的再生资源进行简单分类和中转发运。初步形成以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中心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

五、空间布局重点

按照发展服务业的总体部署,根据各县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功能定位,积极引导产业集聚,重点推动集聚区的快速协调发展,形成“四旅两物”的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四大旅游集聚区

——山阴县“边塞忠义文化”旅游区。以广武长城、旧广武城、广武古汉墓群、雁门关为旅游核心,以阳方口内长城、金沙滩古战场、金沙滩和马邑古汉墓群、两狼山、李陵牌等为补充旅游区域。

——应县“佛祖古建文化”旅游区。以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龙首山重建佛宫寺及仿建释迦塔为中心,永宁寺、清凉山为补充的旅游组团。

——右玉县“回归自然文化”旅游区。利用苍头河流域生态湿地、小南山森林公园的塞外风情、杀虎口、宝宁寺人文资源、交通道路和汽车竞技设施等,开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汽车体育竞技和滑雪、滑草旅游。

——平鲁区“现代商埠文化”旅游区。利用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露天大煤矿和当地的工业项目开展工业旅游,同时利用风俗、饮食等吸引游客。

(二)两大物流功能区

——朔城区作为朔州的中心城区,要着力发展物流服务业,以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为龙头,建设相邻地区的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怀仁县要依托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筹划建设集商品流、物资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区域物流中心。

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建设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集聚区。依托朔城区丰富的酒店餐饮资源,打造相对集中的酒店餐饮集聚区;依托数量众多的学校,在怀仁县重点发展教育产业,发挥其教育资源优势;以应县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打造中部最大的蔬菜物流集聚区。

第四章 主要保障措施

一、完善服务业发展领导体制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成立朔州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成员,主要领导经常了解服务业进展情况,研究和部署全市服务业重大工作,加强服务业综合协调和统计信息工作力量。

二、切实规范服务行业管理

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收费价格要重新确定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扩大服务标准覆盖领域,着力推动重点发展领域的行业标准化进程。编制服务业重点项目发展计划。

三、落实充实扶持政策

对国家、省政府和市政府已经明确扶持的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加大落实力度,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细化具体措施,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制定地方服务业税收征费优惠政策,为调动地方增强发展服务产业的积极性和加强公共服务的责任,地方税种可先征后奖励。全面清理整顿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对服务产品的定价办法。对相关行政性收费,进行统一清理和审计,重新确定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落实服务业企业的国民待遇,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要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

在严格控制工业项目新增用地的基础上,在规划上要对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量,尤其是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服务业项目要优先保障用地,通过旧城区综合治理为发展现代服务业腾出空间。旧城区综合治理改造项目要向现代服务业倾斜,积极引导各街道中心城区和重要干道沿线的旧城区综合治理改造进行功能置换,鼓励和扶持通过城市改造发展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新兴商业、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建立服务业资金引导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国债资金支持;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由争取省可持续发展基金;设立市政府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对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旅游、物流、机电维修、商贸流通等服务行业以及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服务业企业集团、名牌服务企业、列入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聚集区、重点项目。要对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区进行奖励。

五、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

首先要建立朔州市银企合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联席办公会议由市发改委、市人行召集,市财政局、商务局、科技局、统计局、企业发展服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研究和组织银企洽谈会工作,协调解决银行、企业之间的有关问题。其次要加强市内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定期举办银企项目洽谈会或项目推介会,银企合作的重点对象为省、市重点项目以及全市重点扶持企业。不定期举办信息发布会,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储备、经济分析预测等信息,金融部门要及时发布国家货币政策、金融动态、信贷投向等信息。第三要建立服务业项目储备、推介制度,结合朔州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划、当年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和重点企业情况,建立服务业投资项目储备库和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信息库制度,及时向市内各商业银行和驻朔股份制银行推介。

六、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

认真清理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放宽投资领域限制、服务业准入的资质条件和服务标准、以及登记注册条件等,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

七、以大开放推动服务业发展

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要向外地企业开放。如支持与国内外著名酒店集团和旅行社合作吸引客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鼓励与国外大型连锁企业合资合作,兴办大型物流中心,邀请国内股份制银行进入朔州;支持知名IT服务商在朔州建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等。

八、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

把服务业招商引资放到与工业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引资方式,积极探索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招商、项目定向招商、委托招商、对口招商、网络招商、上门招商和BOT项目融资等方式,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广告、营销等服务业,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精通WTO事务的专业性中介机构,为吸引外资创造条件。

九、加快服务外包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重点推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外包,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理念,充分借鉴工业发达国家和大庆市的经验和做法,一方面加速制造业企业物流服务与生产环节剥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服务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和人力资源,加快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等专业技术服务外包。

十、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

以电子商务为龙头,鼓励和推动服务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环境与生态﹑资源管理﹑城市建设规划﹑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公用服务事业。加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信增值服务业务的发展和应用。加快建立以供求价格信息交流为主的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市场信息系统。

十一、加强服务业领域的人才培育

继续完善人才市场,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解决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问题。制定鼓励性政策,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引进具有业务拓展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由政府投资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院校建立物流、商贸、旅游、信息服务、会展和中介等重点领域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长期需求量庞大的实用型服务业专业人才。象重视九年义务教育一样,重视农民职业培训;象重视校舍建设一样,重视实训设备的购置。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健全完善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十二、分类管理、有序推进服务业企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服务事业单位改革。对事业单位按照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和途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挂靠政府部门的营利性机构要与原部门脱钩,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实行社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后勤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力度,加快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增加会议服务、公务管理、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等方面的服务外包需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各类培训中心、招待所、食堂、印刷厂、专业性较强的科研单位及服务保障性企业尽快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对后勤服务机构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和评估,以资本金形式注入改制后的后勤服务机构。对具有双重身份的单位先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再进行改制。对法人企业可通过股份制、兼并、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改组、改造。新组建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再设立后勤服务机构。

十三、加强服务业质量管理

全面贯彻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适时制定地方标准,开展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服务业经营行为,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在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广泛开展以提高服务质量标准、优化服务环境为目标服务标准化工作,制定一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质量标准,逐步建立服务标准体系,积极创建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用标准化规范行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创建。抓紧制定和完善服务等有关法律和法规,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

十四、建立和完善服务业信用体系

建立现代服务业信用信息库,健全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储存、管理、分析制度,有计划开放和使用信用信息资源,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服务系统,搭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鼓励发展社会资信评估机构,规范市场监管。

十五、加强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

完善服务业的统计指标和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的统计法规和管理制度,发挥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各街道统计部门的积极性, 拓宽数据的采集渠道,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