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朔州市医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医改办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和《山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按照《朔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主线,以医改五项任务为重点,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建立起了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医药卫生新体制,实现了“医疗保基本、保障广覆盖、服务上水平”的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医疗卫生事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1、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2011年,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为91%,参保人数达到37.05万人,超过省定参合人数32.22万人的目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9.25%,超过省定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的目标。政府对新农合补助标准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了200元,各县区人均筹资均达到了230元,平鲁区达到了300元,均已超过省定标准。乡镇卫生院补偿比例提高到了80%—85%,新农合政策范围县域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最高支付限额由4万元提高到5万元,平鲁区提高到8万元。山阴县、右玉县实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平鲁区开展城乡居民健康“一卡通”试点。
2、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
我市政府举办的69个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平鲁区、右玉县、山阴县在政府举办的县乡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怀仁、应县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平鲁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的非基本药物也实行了零差率销售。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山阴县、右玉县、应县人民医院的中央投资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完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升级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在去年升级改造22个乡镇卫生院、500个村卫生室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对其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现已完成30个村卫生室的改造任务,年底力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
我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经由15元提高到25元,平鲁区达到了30元,市县财政按标准及时拨付补助经费。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今年,我市投资4千多万元开展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体检标准男性300元、女性350元),让全市12.5万名老年人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右玉县、平鲁区已于7月5日正式启动,近期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同时,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部实行免费,机关干部、妇女儿童等不同层次的人群全部实行健康体检优惠。
5、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
我们以平鲁区人民医院为试点,狠抓了公立医院改革。平鲁区人民医院是全省最早确立的2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一。我们抓住医院被列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的契机,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经多方探讨、反复比较,最后平鲁区人民政府与省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五不变、五享有”的框架下,将平鲁区人民医院整体托管给省人民医院管理。在省人民医院的管理之下,平鲁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步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人心涣散、管理混乱的局面,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的看病就医困难,最终探索出了一条借助省级大医院的资源优势,提升区级医院服务能力的路子。这项改革举措实施一年,区医院各项指标创下了建院以来的最高记录。
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进展成绩显著
按照晋编字[2011]8号、晋编字[2007]30号、晋卫[2011]15号文件精神,市编办核定我市乡镇卫生院编制为1574人,缺编760人;核定朔城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263人。
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得到进一步明确。我市将政府举办的8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6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个)全部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人员工资由政府全额拨付的基础上,政府还负责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和工作业务经费,保障机构的正常运转。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得到加强。针对缺编问题,我市制定和实施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都已下达。各县(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公开考试的基础上,每年有计划地录用一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全市已招聘录用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255名,有力的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队伍建设。
管理机制得到健全。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财政投入得到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政投入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的要求,我市以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为契机,大力度增加投入,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先后利用中央资金1.08亿元建设基层卫生项目67个,其中5个县级医院住院楼已完成2个,其余3个年底前完成。平鲁区自筹资金1.5亿元新建了区人民医院,今年又投资2000万元对区中医院进行了改造。朔城区人民医院投资9500万元新建了住院楼。中央、省、市、县共投资5325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9个,其中市、县投资4150万元。2009年,各级政府投资4246.5万元,建成空白村卫生室682个,为1684个村卫生室购置设备30716台(件),提前一年完成了村卫生室全覆盖任务。从2010年起,市县政府又投资1300万元升级改造原有村卫生室1002个。2008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用于医疗机构基础建设的投入达到4.6亿元,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
三、积极开展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
按照省、市政府要求,我们在平鲁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将平鲁区、山阴县、右玉县作为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并在今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平鲁区、右玉县人民政府已出台了较为完善的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改革方案。